(轉載自2016年4月25日《頭條日報》「月理萬機」專欄)
位於香港國際機場一號客運大樓以西、總面積達105 000平方米的中場客運廊,已於三月全面投入運作。旅客從一號客運大樓乘搭旅客捷運系統,便可輕鬆往返中場客運廊。新客運廊除每年可處理至少1 000萬人次的客運量,其建築設計及施工更融入多項環保元素,並獲得香港綠色建築議會「綠建環評」的「暫定金級」認證。
客運廊共採用35項環保措施,涵蓋多個範疇,當中有些較少人知的細節值得與大家分享。其中一個特點是中場客運廊巧妙運用節能措施,善用自然光減低人工照明需要。曾到中場客運廊的旅客或會發現,朝東面的玻璃幕牆較朝西面高,而朝西一面更裝有遮陽裝置。這個設計是盡量利用東面溫度較低的日照,增加室內亮度,同時減少吸收西面的炎熱陽光,降低對空調的需求。客運廊亦有一列朝向北面的天窗,引入較柔和的散射日光,樓頂更裝設達1 200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,實行全方位善用太陽能。
建築設計之外,中場客運廊在建造過程,甚至原料採購亦力求環保。客運廊所用的木材,全部獲森林管理委員會(Forest Stewardship Council, FSC)驗證,確保木材產自妥善管理的林地。
另外,整項工程盡量採用循環再用的建築物料,以結構鋼材為例,循環再用物料使用率高達60%以上,同時用上大量建築模組,減少複雜的製作過程,避免浪費建築物料。我們亦盡可能在距離香港800公里內的鄰近區域採購物料,減少運送建材帶來的環境影響。
總括而言,中場客運廊採用的環保建築技術範疇十分廣泛,既在設計及用料上力臻完善,亦要細心顧及使用者整體體驗,才能達致環保實用兼備的最佳效果。
潘嘉宏
機場管理局三跑道項目執行總監
中場客運廊融入多項環保元素,每天處理約230班航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