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轉載自2022年5月30日《頭條日報》「月理萬機」專欄)

紅樹林是香港一個重要生態系統。全港有約60個紅樹林,其中11個環繞大嶼山,孕育着香港以至珠江河口各種生態。機管局成立的改善海洋生態基金,資助香港中文大學研究團隊運用全球首創技術,研究珠江河口鄰近巿區小塊紅樹林,對幼小魚類棲息的生態價值,以促進紅樹林保育。

珠江口紅樹林生境破碎化,令區內大型捕獵魚類數量越來越少,增加研究魚類獵食行為的成本及難度。在改善海洋生態基金資助下,中大研究團隊結合實地「攝影測量」和3D打印技術,實地為紅樹拍攝逾 3 000 張照片,然後利用電腦軟件重組 3D 紅樹數碼模型,再透過 3D 打印技術,複製仿真度高達95%的一比一3D 紅樹實體模型,以建立模仿野外紅樹林生境實驗池,令團隊能夠在仿真及可控環境,觀察紅樹林結構與魚類捕獵行為關係。

資助研究珠江口生態系統

研究團隊複製了汀角、荔枝窩及水口六棵結構複雜程度和密度不同的紅樹,並於實驗池中放置捕獵魚類及作為獵物的幼小魚類。為期30個月的研究發現,紅樹結構愈複雜,幼小魚類存活率愈高。這項研究揭示紅樹林與魚類的共生關係,有利改良紅樹林管理措施,亦可增進業界研究技術層面與保育策略交流。改善海洋生態基金自成立以來,已先後向25個項目提供約3,000萬港元資助,今後會繼續支持各種保育項目。

香港機場管理局可持續發展總經理

李仲騰

究團隊運用全球首創技術,結合實地「攝影測量」和3D打印技術,創造出仿紅樹林模型,模仿紅樹林生境,以進行紅樹林相關研究。

究團隊運用全球首創技術,結合實地「攝影測量」和3D打印技術,創造出仿紅樹林模型,模仿紅樹林生境,以進行紅樹林相關研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