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轉載自2016年8月29日《頭條日報》「月理萬機」專欄)
香港國際機場上個月踏入18歲,客運大樓隨即展開一連串慶祝活動。大家注目大堂的各項活動及展覽之餘,不要忘記往上一看,一個夥伴自機場啟用以來,一直在客運大樓默默陪伴我們,那就是懸掛在一號客運大樓天花的仿古飛機「沙田精神號」。不少旅客可能以為它只是一件裝飾品,其實它曾於1997年11月,在當時還未啟用的赤鱲角機場進行了一場飛行表演。
「沙田精神號」由香港歷史飛機協會花費數年時間構思及聘請專人在美國建造,仿製1911年在沙田升空的費文雙翼機,而坐在機師座位上、似是向下方微微揮手的,正是比利時飛行家溫德邦(Charles Van den Born)的模型。這架主要以木材和布料製成的飛機,在飛行表演後一直在一號客運大樓公開展出,成為機場的一份子。
要妥善保養這架極具歷史意義的飛機殊不簡單,每隔三至四個月便要進行一連串清潔工作。工作人員會在凌晨時分把飛機由天花降至抵港層地面,然後由香港歷史飛機協會的義工仔細檢查及清理飛機各部分,並進行如車軚充氣及塗抹潤滑油等保養工作。正因為大家18多年來的努力,這架飛機一直以極佳的狀態保存,與當年飛行的時候並沒兩樣。
飛行從來都是人類的夢想。去年11月,港人機師鄭楚衡就成功完成香港首架本地裝嵌並獲認證的小型飛機,且順利試飛。這架名為「香港起飛」的飛機定於本月28日展開環球飛行,在此祝願他和他的團隊旅途上事事順利。
機場管理局機場運行執行總監
吳自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