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轉載自2016年10月31日《頭條日報》「月理萬機」專欄)
香港國際機場24小時不停運作,涉及多個範疇,必須時刻準備應對各種突發狀況。按照香港民航處簽發機場牌照規定,香港機場管理局每年必須進行一次大型飛機事故及救援演習,不要小看這個演習,有關安排非常認真。以今年為例,超過 1 000 名來自一百多個機構的代表及志願工作人員參與,部分扮演乘客、接機人士甚至記者,場面逼真。
演習於10月19日凌晨兩時開始,模擬一架載有 124 人的客機,在降落後未能在中場客運大樓的指定位置停下而撞上登機橋。在航空交通指揮塔人員啟動失事警報後,隨即開始事故應變流程:機場消防隊抵達現場搜救、機場啟動緊急應變中心協調各部門及機構的救援工作及發放訊息、受傷乘客及機組人員獲救後即送往醫院,整個演習至上午6時左右結束。
年度演習無疑提供了寶貴機會,測試機場同業的協調能力,然而更重要的是將經驗應用在實際情況上。恰巧在演習完成後不到兩天便要應付真實突發狀況 - 強烈熱帶風暴海馬正面吹襲本港。香港21年來首次在10月份懸掛八號風球,海陸空交通均受到嚴重影響,當天機場共有700多個航班延誤或取消。
機場同業按平日演練的部署,應對海馬吹襲。機管局於天文台懸掛八號風球前一晚,已啟動緊急應變中心協調機場運作,並在受颱風影響當天增派人手協助旅客,部分餐廳及商戶亦於當晚延長時間甚至通宵營業。為疏導受影響旅客,巴士公司、機場快綫及的士電召台亦加強服務接載旅客。我們亦在機場網頁及「我的航班」流動應用程式發布即時航班資訊。
在風暴減弱後,機管局隨即實施航班重新編配,兩條跑道通宵運作,疏導受影響航班。風暴過後翌日機場已全面回復運作,並在單日內處理超過1 000班航班升降,將颱風的影響減至最低。這次颱風的應變工作能夠順利完成,全賴大家在每年大大小小的演習中累積經驗,亦印證機場同業應變突發狀況的能力。我衷心感謝機場同業和各界的努力和配合。
一號客運大樓運作總經理
方瑞文